以上研究成果,对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教师发展、学校效能和教育质量以及相关实践者如何在中国情境下运用实证研究结论来改善教师实践有很大的启示。它也与中国和世界各国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关于情境的特异性、学校改进和问责制度等方面。 三、结语 有鉴于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更好的学习结果与提高民族素质和促进经济增长有明确的关联性,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教育发展目标。[18]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效能研究的结果促使教育政策决策者更加关注这类研究在提升整体教育标准和学生学习成就水平的潜在作用。例如,英国把重点放在鼓励学校和教师运用创新性的评价方法并量化评估学校教育品质,将增值评价结果作为问责制度和督导评价框架的参考。而且,这种方法也被证实与学生学习成就水平的提高有关联性。中国可以进行比较的学校效能实证研究案例还不是很多,也很少有人将学校效能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中英合作项目的研究结果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特别是在目前正进行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所呈现的研究证据可对教育督导评估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此外,课题不仅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学校效应和教师专业发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且也为发展和丰富学校效能研究的国际知识库做出了贡献。 尽管上述研究结果与西方同类研究相比存在差异,但教育效能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在中国情境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从广义上来讲,中国和英国的学校效能有着可比较的、类似的情境化增值结果和时间趋势模式。起源于英美国家的"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个概念在中国同样适用,但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在不同的国家情境下有较大差异。 总体来说,本项目研究为大规模的学校效能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示例。如果能在中国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或在国家层面系统地采集相关数据和证据,这种大规模实证研究项目是可行的。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连续四年的证据显示,情境因素对学校表现的影响明显地有着地区性的差异,这也说明了地方情境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其影响。至于学校投人和过程因素对学校表现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类似的地区性特性。上述这些研究发现意味着除国家层面的评价体系外,建立单独的、适合地方需要的地方性评价体系可能更有意义而且更重要。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本项目研究仅涵盖三个地区,覆盖面相对有限。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需要有更多大规模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效能研究,以评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情境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效能所做的贡献。 |